
导读:
聚甘油蓖麻醇酯(PGPR)常用作水包油水(W/O/W)乳液中的功能成分。近期,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团队系统探究了PGPR在不同相比例与液滴尺寸的W/O/W乳液体系中的稳定作用,为提升双乳液包封率提供了关键依据。相关研究以“Enhanced encapsulation yield in double emulsions: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tabilizing role of Polyglycerol polyricinoleate (PGPR) in emulsions with different phase ratios and droplet size”为题目,发表于期刊《LWT -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》。
本文要点:
1、本研究系统评估了聚甘油蓖麻醇酯(PGPR)在水包油包水(W/O/W)乳液中的稳定作用,重点考察了不同相比例和液滴尺寸对包封率的影响。
2、研究制备了内水相含量为10%或30%、PGPR含量为4%或8%的初乳,并进一步制成含20%或40%初乳的W/O/W乳液。
3、通过改变二次均质条件调控油滴尺寸,并以柠檬黄为模型分子量化包封率。
4、结果表明,较高PGPR浓度能显著提高包封率,其未吸附部分可增强内水相液滴稳定性,尤其在二次乳化阶段,该作用不单源于油相粘度增加。
5、等渗与低渗稀释实验进一步证明PGPR能有效抑制内水相液滴膨胀。本研究强调在设计W/O/W乳液时,需同时构建稳定界面及耐受环境与加工变化的内相。

PGPR 提升包封率的核心机制在于 “界面乳化 + 未吸附部分保护” 的双重作用:① PGPR 作为亲脂性乳化剂,可在一次乳化(W/O)中稳定内水相液滴界面,减少初始聚结;② 更关键的是,未吸附的 PGPR能在二次乳化阶段(W/O→W/O/W)保护内水相液滴,抵抗剪切/压力导致的破裂,避免模型分子(柠檬黄)泄漏。
乙酸异丁酸蔗糖酯(SAIB)无法替代PGPR,因为SAIB 仅能通过增加油相黏度模拟 8% PGPR 的物理特性,但缺乏未吸附 PGPR 的 “主动保护” 作用 —— 实验显示,4% PGPR+10% SAIB 组(油相黏度与 8% PGPR 组匹配)的包封率(79%)远低于 8% PGPR 组(93%),且微观观察到内水相液滴聚结,证明黏度并非 PGPR 稳定的核心因素。

图1. 储存1天的水包油包水(W/O/W)乳液粒径分布。该乳液由含4%(A)或8%(B)聚甘油蓖麻醇酸酯(PGPR)的初级乳液制备而成,其中初级乳液的水相比例为10%(三角形)或30%(正方形),且初级乳液在最终乳液中的占比为20%(空心符号)或40%(实心符号)。

图2. 储存1天的水包油包水(W/O/W)乳液微观结构。该乳液由含4%(上排,A-D)或8%(下排,E-H)聚甘油蓖麻醇酸酯(PGPR)的初级乳液制备而成;初级乳液的水相比例为10%(左侧,A-B、E-F)或30%(右侧,C-D、G-H),且初级乳液在最终乳液中的占比为20%(A、E、C、G)或40%(B、F、D、H)。

图3. 40%水包油包水(W/O/W)乳液的微观结构。该乳液的初级油包水(W/O)乳液(水相比例30%)初始含4%聚甘油蓖麻醇酸酯(PGPR,基于油相),在第一次均质后分别额外添加了4%PGPR(A)或10%乙酸异丁酸蔗糖酯(SAIB,基于油相)(B)。

图4. 水包油包水(W/O/W)乳液(相比例12/28/60)在水(A、C)和十二烷基硫酸钠(SDS)溶液(B、D)中的粒径分布。该乳液由含4%(A、B)或8%(C、D图)聚甘油蓖麻醇酸酯(PGPR,基于油相)的初级乳液制备而成,且采用不同均质方法:三角形代表剪切均质(空心符号为8000rpm剪切1分钟,实心符号为20500rpm剪切2分钟);正方形代表高压均质(空心符号为30bar,实心符号为100bar)。注:采用剪切均质制备的乳液,其外水相中还添加了黄原胶。

图5. 水包油包水(W/O/W)乳液(相比例12/28/60)的包封率与油滴粒径(经十二烷基硫酸钠(SDS)缓冲液稀释后测得的体积加权平均直径D[4,3])的关系。该乳液由含4%(黑色符号)或8%(白色符号)聚甘油蓖麻醇酸酯(PGPR)的初级乳液制备而成,且第二次均质采用不同工艺:菱形代表8000rpm剪切1分钟,圆形代表20500rpm剪切2分钟,正方形代表30bar高压均质,三角形代表100bar高压均质。

图6. 水包油包水(W/O/W)乳液(相比例12/28/60)的包封率与稀释比例的关系。该乳液由含4%(A)或8%(B)聚甘油蓖麻醇酸酯(PGPR)的初级乳液制备而成,分别用盐糖溶液(实心符号)或水(空心符号)稀释;检测时间点为稀释当天(圆形)、储存7天后(三角形)和储存14天后(正方形)。

图7. 水包油包水(W/O/W)乳液(相比例12/28/60)的微观结构。该乳液的油相中分别含4%(上两行)或8%(下两行)聚甘油蓖麻醇酸酯(PGPR),用1:200比例的水或盐糖溶液(浓度与内水相一致)稀释后,分别在稀释当天、储存1周后和储存2周后进行观察。为减少扩散,观察前均向样品中添加了黄原胶。
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lwt.2025.117907
(本文仅供参考学习及传递微流控研究成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,请联系删除)
上一篇:一图读懂综述:微流控制备Pickering乳液与泡沫的策略、挑战及应用前景
下一篇:暂无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