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
近期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芳胜研究员、朱志强副教授等人利用微流体流动聚焦技术,实现了对全氟己酮的高效微胶囊化,制备出热触发灭火微胶囊(FEMs),并将其拓展为二维灭火贴片(FEPs),为解决小密闭空间火灾扑救难题提供了新方案。相关研究以“Enhancing safety in small confined spaces with thermally triggered fire-extinguishing microcapsules from microfluidics”为题目,发表在期刊《Lab on a Chip》上。
本文要点:
1、针对狭小密闭空间(如航天器、锂电池箱)火灾扑救难、燃烧快、隐蔽性强等问题,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流动聚焦技术的热触发灭火微胶囊(FEMs)。
2、通过调控三相流体流速(内相:全氟己酮;外相:阻燃光固化树脂;聚焦相:PVA水溶液),实现了全氟己酮的高效包封(包封率67%),并精确控制微胶囊尺寸(321–539 μm)与壳层厚度。
3、该微胶囊在110℃触发时,0.2 ms内可高速喷射灭火剂,喷射范围达自身体积数十倍,单个微胶囊即可扑灭远大于其尺寸的蜡烛火焰。
4、进一步扩展的二维灭火贴片(FEPs)在插座火灾实验中成功抑制火势蔓延,验证了其在密闭空间火灾防控中的应用潜力。
热触发灭火微胶囊(FEMs)的灭火原理基于热响应爆破与灭火剂的双重作用,具体如下:
当外界温度异常升高至设定的引爆温度(约110°C)时,微胶囊内核的全氟己酮因受热发生汽化,体积急剧膨胀导致内部压力骤增,最终冲破囊壁并高速喷射出灭火剂。
喷出的全氟己酮通过两种机制实现灭火:一是物理冷却,利用其汽化吸热降低火焰温度;二是化学抑制,干扰火焰燃烧的化学反应链,阻断燃烧进程。两种作用结合,能快速高效地扑灭火灾,且单颗微胶囊的喷射范围可达自身体积的数十倍,仅需一颗即可熄灭远超其尺寸的火焰。
图1(a):采用同轴流动聚焦法制备全氟己酮灭火微胶囊(FEMs)的实验系统示意图。该系统包含喷嘴、高精度注射泵、照明设备和紫外灯等多个组件。(b):同轴流动聚焦喷嘴示意图。这种喷嘴能确保流体在指定位置汇聚,使生成的FEMs形成结构清晰的核-壳结构。(c):用于提升电器插座安全性的热触发灭火贴片(FEPs)示意图。在插座设计中融入热触发FEPs后,它可作为保护层,防止温度进一步升高,降低潜在风险。
图2:在不同三相流体流量(内相为全氟己酮、外相为光固化树脂、聚焦相为聚乙烯醇水溶液)条件下,通过同轴流动聚焦法制备的全氟己酮FEMs在直径(a,b)和厚度(c)上的形态差异。(d):上述流量组合下微胶囊尺寸的统计数据。(i):α值分别为3.679、3.315、3.360;(ii):α=3.467;(iii):内相流量与外相流量之和为60mL/h,聚焦相流量为1200mL/h。(e):全氟己酮FEMs的扫描电镜图像。(f):全氟己酮FEMs的热重分析图。(a)-(c)的比例尺:600μm。
图3(a):采用高速成像观测系统捕捉并分析热触发条件下FEMs的爆炸过程。该系统利用先进成像技术记录爆炸反应中快速且短暂的事件。(b):热触发下FEMs爆炸的即时高速摄影图像,为其快速动态反应提供了宝贵见解。比例尺:200μm。
图4:从(a)到(d),随着粘合剂厚度增加,FEMs爆炸过程的变化对比。通过系统地改变厚度并进行详细观测和测量,本研究旨在探究粘合剂厚度与FEMs爆炸特性之间的关系。比例尺:500μm。
图5:利用FEMs扑灭蜡烛火焰过程的即时高速摄影图像。整个过程包括微胶囊破裂、全氟己酮喷射、火焰熄灭及烟雾产生。比例尺:500μm。
图6:灭火贴片(FEP)的制备与应用全过程。(a):FEP的制备流程,包含多个阶段以获得目标材料。(b):制成的FEMs和FEPs。通过对微胶囊外壳进行染色,可制备出多种颜色的FEMs和FEPs。(c):电器插座中灭火贴片的对比研究。对未贴灭火贴片的插座A和贴有灭火贴片的插座B同时放置点燃的酒精棉模拟火灾场景。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显著,以此评估FEPs在电器插座场景中的灭火效果。
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39/D3LC00911D
上一篇:天津大学郭锦棠教授团队:天然气水合物层固井用相变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