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空蛋黄壳结构(core@void@shell)因独特理化性质,在纳米反应器、药物输送、能量存储等领域潜力巨大。然而,传统液相聚合法、模板法存在步骤繁琐、耗时久、难规模化等问题,现有喷雾热解法则受雾化液滴尺寸不均影响,产物粒径分布宽。

近期,有研究人员提出一种结合原位聚合与干燥控制剂(如DMF)的新型一锅法喷雾热解策略,通过系统调控柠檬酸、乙二醇等碳源,成功合成尺寸均一的yolk-shell微球,并提出基于金属-金属氧化物-碳中间体的新型形成机制,还将其衍生的硫化镍@碳微球应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,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。相关研究以“Scalable one-pot spray pyrolysis with in situ polymerization for uniform yolk–shell microspheres: novel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as high-performance potassium-ion battery anodes”为题发表于期刊《Rare Metals》。
本文要点:
1、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结合原位聚合和干燥控制剂(DCCA)的一锅法喷雾热解新策略,用于合成尺寸均一的yolk-shell微球。
2、通过系统调控不同碳源(如柠檬酸、乙二醇、蔗糖、PVP),发现其对粒径分布和蛋黄壳结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。
3、研究提出了一种涉及金属-金属氧化物-碳中间体的新颖形成机制,并证实DCCA可显著改善球形形貌和尺寸均匀性。
4、以氧化镍为模型材料,成功将其转化为硫化镍@碳微球,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。该方法为可定制蛋黄壳结构的规模化、高效制备提供了新途径。




Scheme 1:以硝酸镍溶液为原料,采用不同碳源(A 为蔗糖、B 为 CA、C 为 CA/EG、D 为 CA/EG/DMF)通过一锅法喷雾热解制备yolk-shell微球的形成机制示意图

图1:NiO-Suc-800(A-D)、NiO-PVP-800(E-H)、NiO-CA-800(I-L)、NiO-EG-800(M-P)、NiO-CA/EG-800(Q-T)及 NiO-CA/EG/DMF-800(U-X)的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图像、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图像及动态光散射(DLS)数据

图2:NiO-CA/EG/DMF-400(A-C)、NiO-CA/EG/DMF-500(E-G)、NiO-CA/EG/DMF-600(I-K)、NiO-CA/EG/DMF-700(M-O)、NiO-CA/EG/DMF-800(Q-S)及 NiO-CA/EG/DMF-900(U-W)的 SEM 图像与 TEM 图像;D、H、L、P、T、X 为不同喷雾热解温度下合成的 NiO-CA/EG/DMF 的磁性测试图像;Y 为不同喷雾热解温度下合成的 NiO-CA/EG/DMF 的 X 射线衍射(XRD)图谱;Z 为不同喷雾热解温度下合成的 NiO-CA/EG/DMF 的振动样品磁强计(VSM)数据

图3:多种金属氧化物yolk-shell微球的形貌与晶体结构:FeOₓ-CA/EG/DMF-800(A、B)、SnOₓ-CA/EG/DMF-800(C、D)及 NiFeOₓ-CA/EG/DMF-800(E、F)的 SEM 图像;G 为 FeOₓ-CA/EG/DMF-800 的 XRD 图谱;H 为 SnOₓ-CA/EG/DMF-800 的 XRD 图谱;I 为 NiFeOₓ-CA/EG/DMF-800 的 XRD 图谱

图4:NiO-CA/EG/DMF-800 的详细特征:A-C 为 TEM 图像;D 为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(HR-TEM)图像;E 为选区电子衍射(SAED)图谱;F 为 NiO-CA/EG/DMF-800 的元素映射 图像

图5:NiS@C-CA/EG/DMF-800 的详细特征:A-C 为 TEM 图像;D 为 HR-TEM 图像;E 为 SAED 图谱;F 为 NiS@C-CA/EG/DMF-800 的元素映射图像

图6:NiS@C-CA/EG/DMF-800 的电化学性能:A 为循环伏安(CV)曲线;B 为其首次充放电曲线;C 为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(GITT)电势曲线;D 为 NiS@C-CA/EG/DMF-800 对应的钾离子扩散系数

图7:NiS@C-CA/EG/DMF-800、NiS-CA/EG/DMF-800、NiS-CA-800 及 NiS-Suc-800 的电化学性能:A 为电流密度 0.2 A・g-1 下的循环性能;B 为倍率性能;C 为新鲜电池的奈奎斯特(Nyquist)图谱(实测点与拟合线);D 为循环 100 次后电池的 Nyquist 图谱(实测点与拟合线)

图8:钾离子存储动力学分析:A-C 为不同扫描速率下的 CV 曲线;D-F 为峰 I、峰 II、峰 III 的 lg(峰电流)-lg(扫描速率)拟合曲线;G-I 为扫描速率 1.5 mV・s-1 下电容贡献(红色区域)占总电流的 CV 曲线;J-L 为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容量贡献占比:A、D、G、J 对应 NiS@C-CA/EG/DMF-800;B、E、H、K 对应 NiS-CA-800;C、F、I、L 对应 NiS-Suc-800
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2598-025-03636-w
(本文仅供参考学习及传递微流控研究成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,请联系删除)
上一篇:液滴发电效率低?浙江大学研发超疏水微流控摩擦纳米发电机,多通道能效飙升7倍!
下一篇:暂无






